摘要:潍坊新闻网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谍战片电视剧十大排名 汽车315 好看的h动漫 2020年百强医院排名 最新公测网游排行榜 豪华跑车 |
2011年5月4日,一位白发独臂老人在昌邑市昌城宾馆,与他的几位高中同学相聚。见面后相互审视、相互拥抱,激动不已。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是为了庆贺他们的老同学终于在75岁的年纪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老人眼含热泪:“俺爹是为革命牺牲的,是真烈士……让俺苦苦找了65年啊!” 记者魏伟文/图
那声音撕心裂肺啊! 只要碰到当过兵的人,吉廷俭就问有没有认识他父亲的……
和平年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平静安宁。即使在影视剧中目睹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也难以真正体会“牺牲”这两个字的意义和分量。 这位老人名叫吉廷俭,1936年生,潍坊市峡山区(原属昌邑市)錾浇值蓝章村人。1940年4岁的吉廷俭母亲去世,祖母带他到南京去找在汪伪机场作技师的父亲。一年后,父亲娶了继母,祖母又带他返回原籍。1944年,8岁的吉廷俭,在一次与几个无知的孩子争抢炮弹(日寇投下未响的)时,炮弹爆炸,炸去了他的右手。在青岛治疗期间见到过父亲和继母,只知道继母常州人,姓王。1946年,父亲给祖母一封信,说有人会去接他们到解放区去居住。当时的昌南县县长胜德君接到山东省胶东军区第四军分区18兵团南海政治部一封信,按信中的要求把吉翔(吉廷俭的父亲)的母、子二人接到当时昌南县县政府所在地饮马村居住。这时他们才知道父亲已经投诚,当了解放军。1947年,因为战时情况紧急,县政府要转移,祖孙两人自此失去和父亲的联系。吉廷俭于1948年秋入学,1950年8月份收到印着山东省主席康生、副主席郭子化名字的军属证。1956年因品学兼优吉廷俭被保送到昌邑一中上高中。1958年夏季,因村中有人说,他父亲原来干过国民党,至今下落不明,并对军属提出质疑。在学校整团中,他被开除团籍:寒假又被开除学籍。一个被开除的、没有右手的残疾中学生,回到村里和老祖母相依为命。适逢大跃进后的大饥荒,真是家无隔夜粮。1959年,村里又停止一切军属待遇。吉廷俭去问村干部,得到的回答是,你说你是军属,你父亲在哪里?他原来干过国民党,说不定早跑到台湾去了。如果没有老祖母,此时的吉廷俭,真不想活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1年4月5日清明节,满头白发年近八旬的吉廷俭老人,带着儿女来到牡丹江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七十载光阴似箭,吉廷俭老人单手为父亲献上鲜花和家乡的糕点。早春三月的牡丹江乍暖还寒,吉廷俭老人看着墓碑上父亲的名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六十五年,满腹积攒了千言万语,此时不知从何说起。他只是大喊了一声:“奶奶,你瞑目吧,俺找到俺爹了……” 为此,吉廷俭更加坚定了寻找父亲决心,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父亲的下落,以慰祖母的在天之灵。他先后去过县里、省里、南京、常州等地,一直没有父亲的消息。2010年,家中买上电脑,上网用百度搜父亲的名字,发现《空军第一次飞机失事》一文中有父亲的名字。吉廷俭说,我似乎被雷电击中,一时简直要疯了。父亲终于有了下落。可是父亲真的是死了。他跑到祖母坟前呼天抢地大哭了一场。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吉翔参与了东北航校建设和教学,但不幸的是在6月7日飞行训练时,飞行教员吉翔用“英格曼”初级教练机带学员许景煌飞行,起飞后刚进入一转弯,飞机在空中突然停车,吉翔同志为了保住飞机,想返回机场着陆,但飞机失速坠地,年仅28岁的吉翔当场牺牲,学员许景煌身受重伤。这是航校建立以来发生的首次一等事故。东北航校为吉翔举办了隆重的追悼殡葬仪式,立了墓碑,组织上追认他为中共党员、烈士。
奶奶,俺找到俺爹了 ▲吉翔的名字被刻在在空军博物馆空军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纪念碑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老航校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册1946---1986》一书中吉廷俭找到父亲吉翔的生前照片。 老祖母只要一听到天上有飞机的轰鸣声,就跑到院子,叫着儿子的名字呼喊……
▲吉廷俭老人在翻看有关父亲的资料。 衷心祝愿吉廷俭老人在有生之年健康幸福,早日找到亲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那父亲葬在什么地方呢?经多方努力,联系上许景煌的二女儿许玲女士,许女士告诉他,自己父亲已经去世,有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老航校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册1946―――1986》一书中有对其父亲的介绍和相片。吉廷俭让儿子托人从网上购得此书,拿着书找到村里的认识父亲的人看是不是自己的父亲,老人们一看照片说就是你父亲。从书中得知,1946年4月,航校由通化搬到牡丹江,从时间上算,自己父亲应该牺牲在牡丹江。后多次打电话给牡丹江民政局和档案局,让帮忙查找。终于得知父亲安葬在牡丹江烈士陵园。 参加“建国号”起义驾机飞抵延安的蔡云翔、于飞、张华、顾青、田杰、陈明秋,也全都从延安出发去了东北,参加筹建航校的工作。从地面起义到达解放区的白景丰、何健生、吉翔、陈静山等人,不久也接到了奔赴东北,参加筹建东北航校的通知。 返回潍坊新闻网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这是抗战结束后第一批驾机起义的,有汪伪空军航空处主任白景丰、参赞何健生、飞行教官吉翔(吉廷俭的父亲)、机械士陈静山以及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轰炸员秦传家等人,他们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指引下,于1945年8、9月间,分批携带眷属从扬州秘密到达根据地杨家庙,再由县委派人护送他们到新四军军部。从此,他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5年8月20日,汪伪政权的“建国”号飞机,成为八路军接受起义的首架飞机。“建国”号是8月20日飞抵延安的,因此,改名为820号飞机。隶属于八路军总司令部。8月28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乘坐的就是这架飞机。 吉廷俭老人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找到自己的继母和两个没有谋面的妹妹。采访完吉廷俭老人,我心情依然沉重,我忽然更深刻地理解了牺牲的含义。牺牲古语本意是祭祀时向神明和祖先奉献的祭品,为什么会把战士的阵亡叫做牺牲呢?我在那一刻有一种感觉,那纪念碑似乎就是一座祭坛,而战士为了心中的信念,把他们最宝贵的东西作为祭品,奉献给他们所信仰的理想。而且,烈士奉献的不仅是自己的宝贵生命,有时也包括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的一切。 牡丹江水潺潺,仿佛向人们讲述牺牲和遗忘的故事,通过时间的变迁揭示战争之后的沧桑和幸存者关于牺牲的理解。也许像吉廷俭老人父亲这样的逝者已经被和平年代的人们遗忘了,但对战争中逝去的生命的尊重,应该永世留存。 从10岁那年,与父亲失去联系,从此杳无音信。打听父亲的下落,寻找父亲的踪迹,那是个折磨摧残人的漫长过程,持续了整整六十五个春秋,两万三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 直到1962年,祖母去世时,还一直叫着儿子的乳名,死不瞑目。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