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电视推荐阅读

主页 > 电视 > INTRODUCE

横山:牵住产业“牛鼻子” 走出致富新路子

2021-09-13 16:32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初秋时分,进入高圪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梯田、整齐的厂房,不远处猪群羊群里传来嬉闹声,迎面而来的村民忙碌而喜悦,幸福小院文化广场上的孩子们欢愉地玩耍

谍战片电视剧十大排名 汽车315 好看的h动漫 2020年百强医院排名 最新公测网游排行榜 豪华跑车

驻村第二年春季,正是栽培山地苹果的关键时期,由于项目资金秋季才能到位,村里急得没有办法,第一书记杨文举和另一名驻村干部共同向银行作担保,给合作社贷款30万元,又借款10万元,购买了604拖拉机、旋耕机、打坑机和洒水车各一台,抓住了有利时间,栽植苹果600亩、核桃400亩,调回仔猪165头。对此杨文举欣慰地说道:“我不怕担风险,不是我自己有多富裕,而是我对高圪村有真情。看到高圪村从‘深度贫困村’到‘脱贫攻坚工作示范村’‘农村综合改革先进村’再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变化,我觉得1500多天的坚守和付出是值得的。”

党建引领,合力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非常重视驻村扶贫工作,多次专题研究扶贫工作,安排了专项驻村扶贫项目经费,建立了党组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结对帮扶制度,局长李怀珠多次深入到村到户,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叮嘱驻村工作队一定要当好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初见榆林市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杨文举,戴着眼镜,满脸淳朴,大中午还在为村里的事跑前跑后。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提起高圪村,杨文举倾注了深厚感情。隔三岔五跑县城、跑市里,到扶贫办争取宽幅梯田和危房改造项目、水务局争取饮水和水利工程项目、畜牧局争取养殖种草和羊圈项目、农业农村局争取果业和产业发展项目、林业局争取退耕还林和绿化项目、发改委争取太阳能路灯及光伏电厂和羊圈项目、交通局争取通村道路项目、国土资源局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电力局争取照明改造和动力电项目、妇联争取“母亲窖”集雨窖、财政局对接资金、招标办走资金使用程序,只要能给高圪村项目的他就找,三番五次,不厌其烦。

特色产业“造血” 筑牢脱贫根基

驻村工作队有了扶贫工作思路后,高圪村就成立了横山区绿冠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出资24万元,利用横山区每户6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和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帮扶的每户4000元资金为10户贫困户注资10万元,建起了黑毛土猪养殖场。又动员农业企业给村里捐赠10头种猪,这10头绿色有机猪成为了高圪村脱贫致富的起点。

截至目前,该村利用果业项目新栽种苹果1100亩、梨树700亩,人均2.14亩;利用退耕还林项目新栽核桃、花椒、油用牡丹、李子、蓝西梅、杏等4608亩,人均5.49亩;利用中药材项目种植中药材150亩;利用扶贫整合资金新建羊圈27个,新增羊子2500只,达到4500只,人均5.4只;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压缩到1100亩,调减2000亩,人均保有1.3亩口粮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多收”。在种植业上,种子更新了、引水上山了、梯田平整了、农技改革了,全村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免费为高圪村提供了3000多亩农作物种子。在全市创新推广了高圪村的苹果幼苗地套种低秆浅根农作物技术。

产业发展了结构调整了,但是没有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贫困户今后的发展就没有底层动力。于是在全村推行“三变”改革,土地确权后,打破地界,统一规划,以村组为单位,设置耕地股、资金股、扶贫股、全体村民发展纳入了大盘子,共担风险、利益共享,这样,脱贫发展的路上就没有一人掉队。作为全省首批“三变”改革示范点的高圪村,目前已完成清产核资、人口认定、股权设置等工作。按照这一脱贫处方,一步步落实,村子里,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结构合理了,村民短期收入有保障、长期收入有盼头,扶贫工作队和村民都对村子的发展充满信心。该村的产权制度改革还被省农业农村厅领导总结为“深度贫困村产业脱贫与产权制度相结合的模式”。

2019年在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的关怀下,高圪村争取到了市级乡村振兴示范资金300万元,目前,高圪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美好蓝图已绘就,相信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高圪村一定能全面建成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6年,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开始结对帮扶横山区响水镇南塔办事处高圪村。驻村工作队扛起帮扶的责任,用心用情开展帮扶工作,探索出了脱贫攻坚的“高圪模式”。

分享:

不走的工作队 脱贫致富领头人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随后又建起了小杂粮加工厂,确立了非贫困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贫困户“负赢不负亏、保底分红”,两年内每年分红不低于20%的利益分配原则,实行“社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合作社的发展,贫困户生活有了保障,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

时间: 2020-09-29 08:00

今年49岁的封伟,是榆林市横山区南塔办事处高圪村的产业贫困户,过去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几乎没有收入,现在既搞养殖,又种杂粮,一年收入3万多元。说起他的致富经,其实来源于村里这几年发展的产业。封伟高兴地说:“4年前大队办起了合作社,政府为我们贫困户入的1万块钱股份让我变成股民,每年下来分红。推了宽幅梯田,我推了30多亩。从去年我分的几十只羊,现在发展到有90多只,目前羊上收入也有1万多元。”

初秋时分,进入高圪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梯田、整齐的厂房,不远处猪群羊群里传来嬉闹声,迎面而来的村民忙碌而喜悦,幸福小院文化广场上的孩子们欢愉地玩耍,黄土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

目前,高圪村拥有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总投资140万元的光伏电厂、投资80万元的村种羊场、农产品加工厂……在4年的时间内,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3538.43万元,全村水、电、路、4G信号全覆盖、太阳能路灯、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经过一系列的扶持措施,高圪村全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脱贫攻坚工作示范村”“农村综合改革先进村”、再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转变,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今日的高圪村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收入翻番,已经变成了“金疙瘩”村。

高圪村距县城76公里,总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38亩,全是山坡地,有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220户840人,在册贫困户44户136人,其中五保户3户4人,低保户12户21人,一般贫困户29户111人,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经济,群众靠几亩山旱地过生活,这里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降水量少、品种老化、收入低下,可以说是横山区乃至榆林市最为贫瘠的地方之一,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横山:牵住产业“牛鼻子” 走出致富新路子

只想,都是问题;肯干,才有出路。在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高圪村创新性地实施了“以贫困户为主体入股合作社”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探索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完善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可以深度参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一改过去“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使脱贫致富措施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自从到了高圪村,驻村工作队就没有停止过对脱贫致富这一命题的思考,“如何能让贫困户彻底脱贫,就算工作队今后离开了,村民们也能一直富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