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9月26日,原址重设,在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加挂“同文书院”牌子。厦门社科界又多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家”,它不仅展示了厦门文化曾有过的辉煌,还将成为引风气之先的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新世纪人才的文化高地。
减肥十大排行榜 日本av女友 中国富豪排行榜 最有效丰胸产品 南昌航空大学排名 全球人口排名前十位 世界电影排行榜 10万以下车型 国产医用十大口罩品牌 |
2013年9月26日,原址重设,在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加挂“同文书院”牌子。厦门社科界又多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家”,它不仅展示了厦门文化曾有过的辉煌,还将成为引风气之先的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新世纪人才的文化高地。 凉亭石碑犹在,多处遗迹可寻 ●鹭津书院 后期,同文书院又多次更名,历经安定小学、思明中学、厦门七中、厦门市旅游职业中学等,1985年复名同文中学,复名后一校两名,加挂旅游职业中专校牌,初中和中专并存办学。2000年,初中取消,学校全力办职业教育,并于2008年搬离同文顶,迁至集美。 原址重设,百年书院重获新生 2018-11-28 郭老介绍,当时,为了改变厦门所有学校都由西方基督教办的情况,居住在鼓浪屿的南洋华侨叶清池、黄奕住等6人发起,选址同文顶(原名凤凰山,因同文书院改名)上的寮仔后(原来的水仙路、晨光路、同文路至镇海路口,泛称寮仔后),聘请驻厦美国领事约翰逊执事,开办了一所与宗教无关的新式学堂――厦门同文书院。
导报记者崔晓旭/文常海军/图 穿过弯弯曲曲的静谧小巷,跟着郭老,来到凤凰小山上。这里早已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但同文顶仍留在老厦门人的心中。 ▲现在的“望哥石” ▲紫阳书院全貌 玉屏古迹隐于在建工地 雍正二年(1724年),书院扩大规模,收取月租供书院之用。久而久之,成了外人藏匿之所,甚至养马其中,学舍也成为注生神祠。雍正八年(1730年)起,重新整顿书院,蹭课旁听者不断,多达百人,场地日见窄狭。“在与岁月的抗争中,书院颓势已现,讲堂墙壁毁损,祠宇瓦木朽坏,书院修了毁,毁了修,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再度修缮。”郭老说,鸦片战争,厦门遭受重创,玉屏、紫阳两书院合而为一。 相关新闻 望着路牌,郭老感慨万千,两条同文路,它们拥有同一个名字,讲述的都是与人文积淀深厚的同文顶有关的故事,铭记的是历史名校同文书院的重要信息。
厦门网 1938年,厦门沦陷前,同文中学迁到鼓浪屿,由美国归正教女传教士福懿慕姑娘任主理,她也是同文书院最后一任院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文书院停办。 郭老介绍,玉屏书院明朝时为义学,明末清初被废,康熙年间重兴,乾隆十六年(1751年),道署官员及地方商绅捐修扩建学舍,正式命名为“玉屏书院”。 旁边还有一处摩崖石刻,写的是赞美同文顶优美景色的词句。 新的同文路处在鹭江道与市妇幼保健院之间,南起镇海路,西北至原同文中学同文顶社科院,长400米,宽12米。如今的同文路旁,有一个小型的花园,花园前是建路时所立的界碑,讲述了同文路的历史渊源。 2018-11-26 第一广场和瑞颐酒店建成后,在第一广场与厦门市妇幼之间又新建了一条路段,与原同文路平行,距离也较近。 ●紫阳书院 多次“易主”,曾开男女同校先河 到了1926年,学制改革,外国人不得任学校主理,同文书院收回自办,改成同文中学,曾开厦门男女同校先河。 据了解,同文书院挂牌后将设立讲堂、学宫、译馆、书社、藏书阁、数据库等平台。其中,讲堂面向社科界和市民传播弘扬厦门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和人文学术研究成果。 全省11个特等奖,厦门拿了8个;全省49个一等奖,近一半在厦门——这就是厦门老师在昨天结束的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详细] 它叫同文书院,历史名校,成立于1898年3月12日,是厦门第一所民办新式学校。 1926年,改组为中学,首开厦门学校男女同校先河;
“地震震出的是发自内心的友情和勇气,友情至此,夫复何求?地震第一时间,谁在守护你?谁在担心你?”昨日上午,市民林先生发了一张照片配上这段文字发到朋友圈,没想到这张照片顿时“火了”。[详细] 又绕了大半圈,从工地正门进去,玉屏亭就在远处,围挡保护起来,并且挂了牌子“文物保护严禁翻越”,导报记者从外围只能窥见其顶部。 1918年,书院增设大学部,分文理两科,比厦门大学的创办还早3年,是厦门乃至福建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21年,厦门大学创办,同文书院大学部停办。 “历经400年时光洗礼,现在紫阳书院已遗迹无存。”郭老长长叹了一口气,紫阳书院最早建于厦门城西门外朝天宫后,也就是现在的思北小学一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为振兴厦港文教,书院迁到海防厅附近。 “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辛苦操劳的女子,她们天天来到望哥石,盼望着那些出海打鱼或南洋经商的夫婿归来。”郭老说,“看不到要等的船破浪而来之前,她们便把牵挂和思念交托给庙里的神明和眼前这一片碧绿的鹭江水。”
厦门网 玉屏书院离郭老家就更近了,坐落在厦门老城东北角的玉屏山麓,也就是今天的厦门实验小学内。这里书声朗朗,但已全然看不出书院样貌,只剩下一座亭子和几块碑。 施琅曾是郑成功旧部,后降清平台,在厦任福建水师提督。鹭津书院是施琅将军平台后在厦门所建的施氏家塾,在将军祠片区,如今已无迹可寻。 ▲19世纪80年代的“望哥石” 2018-11-26 玉屏书院 再往上走,登上宝珠亭,倚亭望,南面有高楼,依然可见和平码头和鹭江上船来船往。 ▲郭坤聪讲解同文书院留存的碑刻 “广厦千间亦壮哉,玉屏还为育英才。”道光十五年(1835年),道尹周凯再次发起捐修,并聘光泽高树然为书院院长,他是闽中古文大家,被周凯誉为“今之宗匠”。日后成名的金石家吕世宜、诗人林树梅、方志家林和书画家叶化成等也都是此时的门生,后人立有“周公祠”,纪其兴学之功。这段时期,也是玉屏书院最黄金的时代。
1918年,大学部成立,是福建省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两条“同文路”背后的故事 2018-11-27 跟着郭老拾阶而上,小径上积了厚厚一层树叶,踩上去吱吱响。石缝中扎根的榕树,墨绿茁壮,根须随处垂挂,遮住登上台阶的小道。 这条路该如何命名呢?“当时,位于这条路一头的市社会科学院相关人士提出,同文片区人文积淀深厚,命名“同文路”显得既人文又大气。”郭老说,文史专家也非常赞同‘同文路’的命名,2015年3月,经厦门市政府颁文重新命名“同文路”。 ▲1930年的同文中学 同文书院120年前,在同文顶上读英语 鹭江道瑞颐酒店旁边,有一座名曰凤凰的小山,有人称之为“望海高地”。但其实,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化地标”――百年前,厦门乃至福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就耸立在那儿。 厦门第一所民办新式学校 那些已消逝的书院 80多年前,同文书院周边有条叫同文的路,原西北起晨光路,东南至民族路,1930年建。1966年更名向阳中路,1979年10月复名,同文路便位于原同文书院所在的山麓而得名。 厦门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 81岁的民俗专家郭坤聪,住在繁华的中山路商圈。81年时光,他没有离开过中华片区,辗转住过吴厝巷、盐溪街、石照巷,1951年起定居石壁街至今。回到百年前,甚至更早一些,在他家周边就有三家书院――玉屏书院、同文书院、紫阳书院,承载着鹭岛的悠悠古韵,赫赫有名。郭老介绍,清末、民国初年,厦门有名可考的书院已有19所之多。据史料记载,创建于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设立于同安城关的文公书院,是厦门最早的一所书院。时代变迁,旧制书院、近代学堂,有的日趋式微甚至停办,有的新绿勃发,嬗变成新式学校。现如今,在厦门岛内能寻到些许踪迹的也仅剩下两处了。上周五下午,天气晴好,导报记者在郭老带领下,一起探访厦门岛内的书院,探寻那些不该被掩埋的旧时光。 为期两天的2018年全国沙滩橄榄球冠军赛暨2018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沙滩橄榄球冠军赛(福建站),昨天在环东海域沙滩结束,东道主集美大学包揽了成年组男女冠军。这是厦门首次举办沙滩橄榄球赛。[详细] ▲同文书院的雕塑 东亚书院位于现深田路附近,建于清末,为厦绅林鹤年创办,在寮仔后赁洋楼为院宇。当时尚在科举时代,士子只知吟哦制艺、浸淫墨卷,对于世界知识茫然罔觉。 自此,同文顶上,楼宇轩昂,书声朗朗。 2018-11-26 纪念国学大师南怀瑾 “怀师书屋”在厦揭牌今年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百年诞辰。昨日,南怀瑾之子南国熙带着父亲的部分著作来厦,为落户厦门的“怀师书屋”揭牌。这座书屋将授权交由一群专门研究家庭文化传承的80后90后运营打理。[详细] “是华侨捐建校舍时立的碑。”郭老说,1922年由美国医生兼建筑师郁约翰设计,在望哥石旁兴建新校舍,分别以捐款董事的名字命名为“清池楼”、“奕住楼”、“秀楼”。
责任编辑:李奕佳,赖旭华 旭瀛书院,创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厦门的台湾公会在山仔顶桂州堆创立,办有初等教育及实业实习教育,位于民国路(今新华路),另在释仔街、小榕林和鼓浪屿和记崎(今三丘田)三处设有分院。有人说,该书院是为培植日本在华南的势力而生。
厦门网 同文书院最早位于同文顶山脚下,因开办第二年学生剧增,清政府将凤凰山划拨给同文书院,作为永久校址。 ●旭瀛书院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