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家电常识推荐阅读

主页 > 家电常识 > INTRODUCE

与LG和解,三星QLED电视虽止损,但高端地位下滑了

2020-06-15 13:07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钉科技述评]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和LG的紧张关系日前得以缓解。这意味着,LG将不再针对三星主导的QLED技术和电视宣传问题提出质疑和诉讼,同时三星也放过了针对

内地歌手 中国僵尸 漂亮av女优 图片浏览器哪个好 减肥产品排行 中华网论坛 新出网游 手机cpu性能排行

  [钉科技述评] 韩国两大电子巨头三星和LG的紧张关系日前得以缓解。钉科技注意到,三星电子和LG电子周二宣布达成和解,将撤销相互之间的所有法律诉讼。

  两家公司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同意撤销相互之间的所有法律诉讼,已结束双方的紧张关系。我们还将会克制引发更多的法律纠纷,通过对话和磋商努力解决问题。

  这意味着,LG将不再针对三星主导的QLED技术和电视宣传问题提出质疑和诉讼,同时三星也放过了针对LG主导的OLED技术和电视的相关质疑和诉讼。

  2019年9月举办的德国IFA展上,LG向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FTC)提起诉讼,指责三星违反了关于公平标签和广告的法案,称三星虚假宣传,其QLED品牌具有“夸大性、误导性”。

  LG表示,QLED电视不过是加了QD背光板的液晶电视而已,与使用背光面板和光控膜的液晶电视在理论上是一样的,并不是使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真QLED”显示器。

  其实,在LG发起猛烈批评之前,业界也对三星的QLED电视提出过质疑,主要依据也是认为三星现阶段的QLED电视仍是液晶电视的改良版,仍需要背光,达不到OLED那样的自发光。

  在钉科技看来,如果只是中日品牌发出质疑三星QLED电视的声音,对三星电视的影响并不会很大,毕竟这会被描述或者猜想成来自竞争对手的“抹黑”,不足以完全相信。而由同样是韩系品牌阵营的LG电子发出这样的质疑声音,且将之提高到诉讼的地步,对三星电视的打击就很大了。

  一方面,LG在电视显示技术方面和三星一样具有权威性,技术实力雄厚,电视销量全球第二,他对QLED的质疑不会是空穴来风,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消费者都会重视;另一方面,LG和三星虽然在电视市场上有竞争关系,但毕竟都属于韩国企业,外界会相信双方的相互质疑和诉讼是内部矛盾公开化,而不是纯粹的竞争“抹黑”行为。

  事实也证明,LG的质疑起到了作用。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FTC)此后建议,三星在广告中明确向消费者告知QLED电视背光的问题。

  无论基于什么原因三星和LG双方选择和解,对三星而言也只是止损而已,已经被LG揭露的问题,依然暴露在外,被产业界和消费者广泛知晓。

  钉科技认为,并不能因为LG的质疑、批评,就彻底否定三星在QLED技术和电视产品上的努力,毕竟这项技术对于液晶技术的升级以及未来向自发光方向的演进,都有重要的作用,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也助力不少电视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高端化发展进程。

  不过,钉科技也认为,经此一役,三星QLED电视的高端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因为此前三星的目的是将QLED定位于至少和OLED一样的下一代显示产品,是具有换代水平的创新产品,但现在外界对三星QLED的认知普遍只是液晶电视的升级版,其高端属性自然要削弱不少。

  虽然QLED的高端化受挫,但三星似乎并不甘心。钉科技注意到,三星正通过将8K与QLED的捆绑营销,来提升QLED的高端化能力。不久前,三星就发布了QLED加持的8K电视新品Q950TS系列,有65英寸、75英寸、85英寸三个尺寸,价格分别高达49999元、69999元、99999元。

  这样的定价更像是一个品牌策略,而不是基于市场状况来考虑的。例如,华为新推出的65英寸OLED高端智慧屏售价为24999元,索尼在海外推出的65英寸OLED电视A8H售价只有22999元,而三星65英寸8K液晶售价高达49999元,是华为、索尼的2倍多;三星65英寸8K电视新品价格,和索尼75英寸8K电视价格相同,85英寸价格则比索尼贵了2万元!

  在钉科技看来,三星如此定价,无非还是为了凸显QLED高端属性。当然,高价不等于高端,这已经是基本的市场常识。

  无论怎样,与LG和解对于三星都是一件好事,如上所述至少可以让三星及时止损,不用担心被LG爆出更多技术及宣传方面的问题。(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钉科技网”)

  2016年腾讯企鹅号年度新媒体,

  媒体训练营2016年度媒体创业奖,

  家电红顶奖评审专家媒体,

  2019天极网十大年度作家,

  中国科技信息“影响中国科技行业自媒体50人”,

  2015-2019工信部手机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媒体。

  商务合作、投稿邮箱:BD@dingkeji.com。

  钉科技

  深度解读TMT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钉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你可能会喜欢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