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综述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不动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 并重 打一成语 并重打一成语 不 不 的成语 不必花力气打的东西是什么 不假思索的读音 不见泰山 不情之请 |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不动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有力推动全县生态工业发展质量提升、效率提高、动能转变。 精准帮扶深化推进,企业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若干意见》等扶工政策10个,兑现各项政策奖励、补助1.2亿元,为企业减轻成本和负担10.2亿元;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全年为困难企业办理转贷21.55亿元,小微企业帮扶基金全年办理贷款5116万元。“精准帮扶企业、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清单大服务、“精准帮扶画句号”、争先进位大赶超“+”等四大服务机制逐步完善,现场办公、点评推进等服务举措进入常态化,全年累计收集问题138个,化解129个,完成率达93.5%。突出环保服务,帮助333家工业企业解决环保历史遗留问题。风险防范有效落实,处置“僵尸”企业16家、盘活低效用地444.37亩,闲置厂房20.2万平方米,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到1.42%,为近五年新低。涉企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推开,全年实行“承诺制”项目22个,其中丽缙园赢康投资项目完成全流程审批仅用时32天。 企业培育梯度推进,市场主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全年新增股份制公司1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9家,涛涛车业、前进暖通、天喜厨电等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实施小微企业“小升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梯度培育机制,全年实现“个转企”117家,培育“小升规”企业20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7家;入选省“专精特新”培育库小微企业45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家,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2家;累计培育电商专业村12个,数量居全市首位,电商镇1个,为全市唯一;成立缙云跨境电商园,签约入园企业19家。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全年举办“缙商讲堂”3期、企业骨干人才培训1次、总裁培训班5期,累计参与企业家560余人次。 外贸主体多点开花,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密集走访企业开展清单式问题破解服务,全年累计走访外贸企业200余家次,破解涉企问题40余个。加快推广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全县外贸企业基本做到应保尽保。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国际性展会,全年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摊位200余个。 充分发挥LED产业、体育运动休闲制造业产业扶持政策作用,全县两大出口龙头产业智能家电产业和体育运动休闲文化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5.2和38.1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力度不断加大。全县210家企业实现自营出口50.25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54%,其中实现对美出口17.82亿元,逆势攀升38.72%。天喜集团全年实现出口1.3亿美元,连续6年保持全市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首位;涛涛公司作为应对中美贸易典型案例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欧凯公司对美出口同比增长60余倍。
2018年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综述 平台建设同步开展,产业发展基础平台进一步夯实。同步推进丽缙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壶镇三大工业集聚平台建设。丽缙产业园全面打响招商引资突破战、项目建设大会战等“五场战役”,总投资达10亿元的全市最大外商独资项目——肖特高端药用玻管项目成功招引入园,普崎数码、赢康投资等项目完成土地出让,晨龙高精度叶片项目投入试生产,天喜厨电等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工业挖潜增量,在全县率先开展“低散乱”企业整治,腾出可用厂房面积4万余平方米;涛涛全地形车一期建成投产,鸿顺输电线路铁塔、华洋运动休闲车项目投入试生产,嘉宏运动自行车等项目顺利推进,运动休闲小微园项目地块成功出让。壶镇镇以锯床行业改造提升为突破口,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出全县4.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已建成或在建小微园区6个,建筑面积达68.17万平方米。 “亩均论英雄”导向树立,产业提质增效取得新成效。出台《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实施意见》,完成503家规上及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工作,在全市率先出台工业企业差别化用电管理意见出台实施,全县规上企业亩均税收由2017年的12.18万元/亩提高到2018年的14.32万元/亩。推行企业对标竞价“标准地”制度,出让“标准地”8宗、面积315.25亩,分别占全县总数的72.7%和72.4%。在全市率先开展“低散乱”企业整治“春雷”、“夏雷”行动,共整治企业、作坊763家,完成旧厂区改造22.2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腾出用能空间7530吨标煤。出台《锯床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意见》,扎实开展锯床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关停锯床整机生产企业7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插拉刨分会、锯床分会标准化委员会成功落户缙云,锯床小微园、电镀园项目前期稳步推进。“两化”融合继续提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总量居全市首位,启动编制数字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全年新增企业上云460家,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进入内测阶段。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通过项目验收,“机器人+”、“标准化+”、“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年补助企业技改设备投资1099万元,入选2018年度省级“机器换人”示范项目1个,市级28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48台,2个项目入选2018年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计划。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臻泰公司在全市首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三强一制造”加快实施,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2家,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6项,新增省级首台套产品1项、省级工业新产品23项,顺联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实现了全县的零突破。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列入省创建名单,全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全县专利授权指数和万人专利授权指数增长率居全省第一。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1.8%。 生态工业增速加快,主要考核指标得分居全市前列。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增速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创下近5年新高;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数字经济总指数达到76.9,位居全省第43位,全市第1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新产品产值77.5亿元,同比增长49.6%,新产品产值率为41.25%;外贸出口总额50.3亿元,同比增长13.5%,总量排名全市第一;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75.5亿元,同比增长32.3%,位居2018年阿里县域电商GMV数据排名全国第58位,全市第一;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连续两年获得省、市考核优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2月11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集锦
- 下一篇:A股猪年迎开门红 沪指站上半年线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