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取代广播、电影,成为最大众化的媒介形式。1983年,政府开始“四级办电视”,有一级行政机关,就有一级电视台,电视这一上世纪80年代的新媒体成为党和国家的新喉舌。尽管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视在传播影响力上有所衰落,但
疯狂猜成语所有答案 疯狂猜成语图解 疯狂猜成语图片答案 疯狂猜成语图片答案 大全 疯狂猜成语我是忍者第一 疯狂猜成语言 疯狂猜电影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取代广播、电影,成为最大众化的媒介形式。1983年,政府开始“四级办电视”,有一级行政机关,就有一级电视台,电视这一上世纪80年代的新媒体成为党和国家的新喉舌。尽管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视在传播影响力上有所衰落,但毋庸置疑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的头10年是电视媒体的“黄金三十年”,透过电视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电视是一种与家庭空间密切相关的媒介,在西方也是二战之后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和住宅郊区化,电视才走进千家万户,取代了西方家庭客厅里的壁炉,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上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学习电视制造和播放技术,1958年北京电视台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到今年正好60年。电视成为大众媒介后,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被认为是教育民众、传播新知的高科技,是可以影像长距离传输的“电子千里眼”;另一方面又是娱乐、麻痹大众的洗脑工具,是“娱乐至死”的罪魁祸首。电视在中国的真正普及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从单位集体中脱离出来的社会过程。 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以王朔为代表的内地作家扮演着文化商人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影视剧等大众文化产业的生产之中,王朔、魏人、莫言、海岩、苏童、刘恒、刘震云、马未都等人组成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1988年),专门出售剧本,如电视剧《渴望》(1990年)、《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爱你没商量》(1992年)、《皇城根儿》(1992年)等都和这个群体的创作有关。王朔在一篇谈大众文化的文章中谈起他们创作《渴望》的过程,才体会到电视剧是一种高度类型化、模式化的生产,这与个人化的作家写作非常不同,是一种“工业化组织和工业化生产”,这正是大众文化的典型特征。 1 2 > 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不只是被作为官方媒体,成为最具公信力和权威感的主流媒体,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电视文化充当着从革命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的职能。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电视剧、流行音乐通过电视在内地流传,使金庸的武侠剧、琼瑶的言情剧、美国的警匪剧都成为大众喜爱的文艺形式。相比过于政治化、强调“集体伦理”的革命文艺,大众文化带有个人主义、商品化、消费化和城市文化的特色。 与此同时,内地也开始自己生产适合电视播出的大众文化,如《西游记》(1986年)、《红楼梦》(1987年)等四大名著开始改编成电视剧。这些电视剧现在看起来依然是精良之作,不仅剧作改编忠实于原著或者说创造性地用电视这种新媒介展现了古典文学的精神,而且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湛、符合人物特点。这既与当时的制作团队保持朴实的“工匠精神”有关,也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管理方式有关,是前商业化、前明星化时代的艺术产品。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