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家电新闻推荐阅读

主页 > 家电新闻 > INTRODUCE

西藏:千年古镇焕发勃勃生机

2018-11-06 12:51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如果说文物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那么鲁康街就是杰德秀镇商业发展的“见证者”“代言人”。

大奶女 胡一天工作室声明 成都市区现巨响 戏弄巧心 344944.com 安娜霍兹 夏目奈奈种子 吉他在线调音器 毕升升 青纱帐边的女人

街道内商品琳琅满目,多是生活用品。有独具西藏特色的酥油、奶渣、藏碗、铜器、银器等,服装、鞋帽、小家电等亦不在少数。

“这里价格比较公道,东西也更好卖些。”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从浪卡子县那么远来这里卖奶渣时,这名中年男子不假思索地说。

2016年2月,嘎多自筹资金150万元在杰德秀社区创办了拖把厂。

在杰德秀镇,米玛从事个体经营有20多年。靠售卖小商品,米玛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他告诉记者,大儿子拉巴次仁在黑龙江上大学,小儿子旦增罗布在拉萨上大学,两个孩子一年学费生活费加在一起要4万多元。

“千好万好不如家乡好。”巴桑卓嘎告诉记者,在外面打工虽然选择余地比较大,但照顾不了家人,还是返乡创业好,既照顾了家人,又增加了收入。

在美丽的雅鲁藏布江畔、拉萨贡嘎机场旁,有一个古老的小镇——杰德秀,这里曾是西藏八大古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旅游小镇以来,杰德秀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机杼之声更响,商业气息更浓,发展速度更快……

杰德秀社区9组的巴桑卓嘎是今年返乡创业的代表。

嘎多是杰德秀社区1组居民。早年,她就在外务工,经过打拼在拉萨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富裕起来的嘎多一心想帮助社区的乡亲们脱贫致富。

杰德秀镇之所以能入选西藏八大古镇,不仅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能人辈出亦是主要原因之一。


历久弥新的鲁康街

自古邦典出山南,山南邦典出杰德秀。在杰德秀镇,几乎所有的人家都会织邦典,并且世代相传,薪火不绝。“这里90%的人都会织邦典。”杰德秀社区党支部书记达娃自豪地对记者说。

据考证,早在公元14世纪中叶,杰德秀就商店、作坊林立,是当时山南基巧(相当于专署)的第二大贸易市场。每年藏历六月初十至十五,杰德秀“亚落从堆物交会”如期而至,从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甚至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都会有商人慕名而来。鼎盛时杰德秀有商户二、三百家,客商达3000人左右。

现在,拖把厂已经发展成为姐姐亮清洁用品有限公司,员工也从3人增加到15人,产品除供山南市各学校、商店、饭店等外,还远销拉萨、林芝、阿里、日喀则等地,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前不久的望果节才热闹呢!”杰德秀社区2组居民、个体经营户米玛边摆放商品,边向记者介绍说。

逯磊章夫妇的餐馆旁是正在建设中的杰德秀特色小城镇商业区,这让他们对餐馆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方兴未艾的特色小镇

图为杰德秀镇全景。记者 段敏 摄

虽然杰德秀物资交流会的历史于典籍中已无从查找,但是鲁康街路面的青石板让记者感受到了它的厚重历史。街道两旁,铺面林立,无空虚之屋。即使不购物,也可在青石路上漫步,充分感受其独特的人文风情。

现在,旦增卓嘎又以新增邦典款式,扩大邦典市场份额为己任。“一些商家把邦典作为原材料,创作出了很多衍生产品,市场销路很好。”旦增卓嘎说:“目前,创新这方面我们还比较欠缺,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上午9点左右,记者来到杰德秀镇鲁康街时,商户们已经开门营业。

杰德秀镇出名不仅是因为其商业发达,还缘于这里是有名的“邦典之乡”。

目前,贡嘎县正以宜商宜居宜游为目标,全力把杰德秀打造成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宜居古镇。

令巴果记忆犹新的是,房子是1986年建的,当时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政府还免息借给了她2000元。“门面从建好一直用到现在,很结实。”巴果说。

中年男子的一句话,道出了鲁康街繁盛不衰的秘密。

今年34岁的央宗是杰德秀社区1组居民,现在在姐姐亮清洁用品有限公司上班。她告诉记者,她一天能制作200把拖把,每把提成0.6元,一天下来能有120元收入。“次仁最能干,最多时一天能做500把。”央宗笑着对记者说。

为此,旦增卓嘎特地利用参加团十八大的机会,到北京服装学院参观学习“取经”。她知道,要把邦典传承好发展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会一直努力前行。

今年7月,巴桑卓嘎和爱人逯磊章在杰德秀社区新建的出租房里开起了餐馆。“生意还行,除去成本,一个月收入1.5万元不成问题。”逯磊章高兴地对记者说。

杰德秀邦典以色彩斑斓、图案精美、配色考究、种类多样而出名。相传,当年文成公主所系的邦典就出自杰德秀。据考证,杰德秀邦典已有五六百年连续生产史,一直以技艺精湛,产品精美盛行于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正当记者与巴果聊天时,一位中年男子前来兜售奶渣。

“要不了多久,这里将发展成为山南市新的商业中心。”看着正在建设的商贸大楼,杰德秀镇镇长林荣军信心满满。

在杰德秀,旦增卓嘎家织的邦典数第一。旦增卓嘎的父亲格桑、母亲嘎日先后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邦典织造技艺传承人,是当地公认的织造名家。

闻名遐迩的邦典

四通八达,人杰地灵,杰德秀自古繁华。改革开放以来,沐浴着党的好政策,当地群众靠从事个体经营走上了富裕路。

“说是做生意,其实刚开始就是摆地摊,有门面的不多。”巴果告诉记者,她家现在的门面房是当地政府免费出让地皮才建起来的。

鲁康街有多少年历史,当地商户大多答不上来。据贡嘎县杰德秀特色小镇历史挖掘小组考证,杰德秀物资交流会也称鲁康物资交流会,可见历史悠久。

好技艺,与创新密不可分。历史上对杰德秀邦典织造技艺进行改良的不乏其人,旦增卓嘎的父亲格桑便是其中之一。格桑将羊绒作为原料,织出了羊绒邦典,一经上市广受顾客青睐。

旦增卓嘎今年25岁,与邦典打交道已有12个年头,经营格桑羊毛围裙专业合作社也有好几年了。她告诉记者,衡量一块邦典好坏的标准是要看其柔韧度、外观、厚度、针法、材质等。

“好的邦典多以匠人的名字或使用者的名字命名。”旦增卓嘎告诉记者,过去杰德秀邦典多作为贡品供旧西藏贵族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