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电视推荐阅读

主页 > 电视 > INTRODUCE

“倍速”追劇折射的文化心理

2018-09-19 12:14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9月4日,中國新聞網《“二倍速”追劇成常態,觀眾太忙還是劇太差?》文化報道說,“二倍速”追劇,已成時下一些人觀劇的一種文化時尚方式,其背后的文化心理,

小伙遭男女暴打 旺角十二金钗 观月雏乃重口味照片 体罚打女生屁屁 3000yy公益 北京导游考试网 上原留华 美丽寡妇西条丽 会动的h图片

原標題:“倍速”追劇折射的文化心理

  9月4日,中國新聞網《“二倍速”追劇成常態,觀眾太忙還是劇太差?》文化報道說,“二倍速”追劇,已成時下一些人觀劇的一種文化時尚方式,其背后的文化心理,讓人深思。

  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出這樣的感嘆,“當代年輕人時間有多緊張?看個劇都要開二倍速。”隨后數千條轉發評論裡,網友們都有相似的想法——“不開倍速都不適應”“那是因為沒有三倍四倍的播放”,“倍速”播放變成了很多年輕人追劇的“標配”。

  打開視頻軟件,播放電視劇時總能看到“倍速”的功能,從0.5倍速度起,最高可以達到2倍,而一些原來沒法倍速播放的軟件,也可以通過下載各類插件來實現,縮短了很多觀劇時間。比起跳著放,倍速播放並不會遺漏重要的情節……

  為什麼人們熱衷“倍速”追劇?很多人說,想看的劇太多,但能用的大段時間太少。快速的生活節奏,趨向移動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讓人們沒有耐心去慢慢追一部劇。

  還有一個文化客觀原因就是,在今年4月公布的《2018年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中,數據顯示,2017年的電視劇立項總量在465部以上,平均單部集數達到39.8集,而從2011年開始,每年都能播出三、四百部電視劇,在碎片化的時間裡,要想看完這麼多的劇集,都需要花上不少時間。這就造成了人們觀劇需要擠時間,用“倍速”追劇,省去期間過程,盡可能快速地獲得追劇劇情的結果。

  文娛文化有即時性、流行性和話題性的特點,快速“追劇”,還是人們融入朋友圈、進行社交的需要。很多網友說,在二倍速的情況下,自己一天半就可以刷完76集的《甄嬛傳》、70集的《延禧攻略》,與人交流起來,感覺跟看“爽劇”一樣有“爽感”。

  用“倍速”追劇,實際上是從反面折射出一些文藝現狀。如今我們的文化工業產品浮躁風、消費風盛行,質量平庸低劣的產品大行其道,而高質量文藝精品嚴重缺失。

  比如,現在的電視劇,因為制作成本提高,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電視劇的劇集開始逐漸拉長,動輒八九十集的電視劇屢見不鮮,內容“注水”湊劇情。而現在的電視劇內容往往“套路化”,觀眾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局,“全程1.5倍速看完,偶爾2.0加拖進度條,也不擔心會漏掉什麼。”

  甚至,為了適應“倍速”追劇,一些視頻軟件推出了“隻看”的功能,滿足觀眾隻看喜歡的明星或隻看主線劇情的部分,而一些演員、明星尷尬的演技也讓觀眾直呼想快進。也因此,有人憂慮這種快節奏的“追劇”——長此以往,觀眾習慣了快速和高密度的信息量,還能不能接受那種節奏緩“慢工出細活”的電視劇藝術呢?

  “倍速”追的劇,不過僅僅充當一種平庸的談資,變成社交話題,你會發現,這似乎正代表著現在一些人精神生活的一種特征,當這些因素成為一種流行文化時,我們會發現正生活在一個淺薄、空洞、沒有存在意義的“文化”世界裡。

  是的,我們現在就是處在這樣一個“速度”時代。這樣的令人眩暈的速度,使我們的生活常常是緊張、急迫、匆忙、受擠壓的。對欣賞的事物,或精神對象,我們似乎已經沒有了心靈的品味,沒有靈魂的交流,沒有精神的對話,一切以實用、消費為原則,快速見效,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成了我們生活的重要原則。

  所以,“倍速”追劇,這實際上是盡可能將過程的時間性舍去或壓縮,而把效果盡可能地擴大和抽象出來,以至把人的時間性的意識極度地虛無化,最終人也就變得越來越近於沒有意識的事物。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生命,會不會在這種“倍速”中迷失了?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