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澜沧县老达保李娜倮:把快乐带到拉祜山乡
www.tc58.net whyewang woaidazhe xiao77论坛z xingfuwuyue xioanei xk837 xzpx3.ceat.edu.cn y227411 ymjihe yy226影城 |
新年将至,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子更热闹了,驱车刚行进至村寨对面的缓坡,晨雾弥漫下的拉祜族传统村落若隐若现,一连串快乐音符就飘进了人们耳里。 这是村民李娜倮在带领乡亲们排练《欢度新米节》《爱的情侣》《善良的心》等她新谱写的民族歌曲,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元旦小长假做好演出迎客准备。 在老达保寨子,村民们人人能歌善舞。冬季农闲,村里的广场上,男的吹芦笙、女的跳摆舞,整个村寨俨然就是一个“舞台”。 李娜倮和丈夫张扎思刚结束演出,就一起商量怎样拆掉旧房、备料建新房的事。得益于今年澜沧机场通航,来老达保的游客越来越多,她家的农家乐生意也更红火,她希望春节前建成新房,接待更多喜爱拉祜文化的人。 “我爱唱他爱跳,拉祜文化将我们紧紧拴在一起。”李娜倮说,她和丈夫有共同的爱好和事业追求,结婚16年来,他们相互理解、责任共担,形成了休戚与共、孝老爱亲的好家风。 正是这样的好家风,让李娜倮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拉祜文化的传承推广中。为让拉祜歌舞被更多人了解,她争取各种机会,多次到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参加演出,每一次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排练。丈夫张扎思主动承担起家中的重活。2008年1月,李娜倮带着村民到四川西昌参加“金花相约大凉山”专题节目录制期间,孩子生病发高烧了,这让她万分焦急。 “你不要着急,我们会照顾好孩子,你要专心演出,能走出大山到外面演出实在不容易……”丈夫在电话那头反复宽慰。这一刻,李娜倮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李娜倮更加专注于拉祜文化的传承,她创作的30多首拉祜歌曲,丈夫都是她的第一个听众,第一个合唱的伙伴,田间地头,回荡着他们幸福的合唱。不久前李娜倮新创造的《爱的情侣》就是讲述他们之间多年相濡以沫的伉俪情缘。她和丈夫一同创作的歌曲《快乐拉祜》还唱到了中央电视台,唱到了国家大剧院。她和丈夫还主动当起了本村小学的校外辅导教师,为孩子们义务教授拉祜族传统民族歌舞。 “我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拉祜文化。”李娜倮的父亲是拉祜芦笙舞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娜倮13岁学会弹吉他,16岁时开始学作词作曲,正是缘于父亲李石开在30多年前买回的第一把吉他,结合拉祜族民歌进行弹唱,这让儿时的她就在心里种下了拉祜音乐的种子。 “我们自己的歌、自己的舞蹈不能丢。”李石开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让拉祜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被更多的人了解。 父亲的心愿,在女儿李娜倮的手中得以实现。今年,李娜倮家荣获第一届“云南省文明家庭”。 2010年,她获得全国青年歌手普洱市片区原生态唱法一等奖;2011年,她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梦想合唱团”节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曾先后获得普洱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云南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她与音乐结缘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缩影。 而今,李娜倮已有一双儿女,儿女们在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很小就学会吹芦笙、跳摆舞。2011年,儿子张如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和普洱“梦想合唱团”节目表演。李娜倮夫妻俩还把这份热爱也带给了村里的每一个人,在他们一家的带动下,老达保寨子里的100多人学会了吉他弹唱。 作为老达保拉祜文化新一辈的代言人,李娜倮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拉祜族歌舞走出了大山,让寨子的乡亲们由此摆脱了曾经的贫困生活。她带领村民开“演艺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在大山深处进行实景演出。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580万元,群众分红达226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4500元。去年,老达保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云南日报 记者 沈浩 李汉勇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