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规划等的出台,集中体现了新理念、新探索、新思路,既接续传承,又与时俱进,是南平对绿色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扎实做好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立梁架柱的重要一环。市发改委同志认为。 这也意味着,我市强力培育现代
柏木由纪的工口姿势 朝比奈沙奈 陈娇娇的香艳 西边的风脚模论坛 成功一试灵 吃喝闪3歌词 痴女学姐 充能绿柱石 冲天魔情炮 丑女修媚术 臭作免cd |
“规划等的出台,集中体现了新理念、新探索、新思路,既接续传承,又与时俱进,是南平对绿色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扎实做好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立梁架柱’的重要一环。”市发改委同志认为。 “这也意味着,我市强力培育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等七大产业,以产业引领、以项目带动促进绿色发展驶上快车道。”市经信委同志说。 对此,刘旭副院长指出,南平立足发挥优势、选准产业、补齐短板、延伸链条、强化保障,统筹部署了现代绿色农业等七大产业的主要任务、重大行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符合南平实际,把握发展趋势,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保障得力、措施具体,为加快推进南平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将进一步强化南平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撑。 邵武味家公司董事长钭祖军对规划和支持政策的出台拍手叫好。他说,味家从生产销售竹产品到卖文创、卖精品,从“贴牌”生产商到成为一家集竹产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生产制造以及O2O销售于一体的竹制家居用品制造商,离不开政府方方面面的政策支持。此次政策再加码,为企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点绿成金,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 绿色发展,不仅要绿色,还要有发展,既要“生态高颜值”,也要发展有优势。 以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南平高点起跳,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升级版,一系列谋篇布局之举紧锣密鼓跟进—— 3月20日,绿色发展创新大会暨绿色农业项目资本对接会在武夷山举行,推出一批具有国家发明专利、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成果,现场签约现代农业招商项目26项,达成融资合作项目57项,对接技术需求50项,28家大型商超、30家电商企业与73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联姻”。 6月18日,我市再次与省发改委等联合举办绿色发展创新大会暨旅游项目与资本专场对接会,现场签约旅游产业项目26项,总投资317亿元,并与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等签订4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旅游经济转型升级。 10月13日,我市又在武夷山举办绿色发展创新大会暨军民融合生物产业产学研对接会,共对接项目106个,23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投资类项目37个,总投资177.14亿元。 三场对接会,是打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与绿色产业的对接通道,让供需双方实现有效匹配,把生态资源转化为资本、资金的有益尝试。对接会引发的强烈反响,充分展示了我市绿色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在绿色理念引领下,南平正以勃发之势,奋勇争先: ——着眼“全域旅游”,发挥水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得到国家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谋划实施总投资300亿元的12个“水美城市”项目,把水流域治理与资源开发、城市改造、美化生活结合起来,以山带水、以水补山,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实现水美城美、宜居宜游,将每个城市的黄金水道打造成“城市客厅”,打造绿色发展新名片、新优势,为水利部推广“水美城市”建设提供样板。 ——9月25日,全省最大的林业项目、总投资215亿元的南平市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正式实施。我市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该项目的前期所有工作,被列入全国18个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总规模469万亩,建设期8年。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我市森林质量,对生态建设质量提升、国家储备良材良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市将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全国林业领域PPP示范项目。 ——作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我市正在积极策划衍生项目申报,探索建立生态银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保证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的基础上,做好加工增值的文章,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努力从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 ——全力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全面治理,逐步将南平打造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和水源涵养地,进一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南平向绿而进,补短板、延链条、强保障,着力构建富有活力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政策体系、金融体系,推动绿色强市、绿色富民—— 作为福建的老工业基地,我市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正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圣农计划投资160亿元再造一个圣农,南铝、太阳电缆、南纺等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实施; 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起云涌,今年,24个项目列入省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70.91亿元。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商——浪潮集团在南平投资50亿元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石墨烯产业园将落户延平区,打造上下游紧密结合、闭环完整的石墨烯智能大制造平台及其产业链业态; 第三产业活力迸发,在旅游产业加速转型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2012年至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5.93%,列全省第一位,打响了闽北特色文化品牌,未来,我市将打造以武夷新区和延平新城为两大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圈。健康养生产业崭露头角,生态武夷、健康武夷、文化武夷将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出台,绘就了南平加快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施工图”。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全市上下正以昂扬的姿态、铿锵的脚步迈向新征程,努力绘就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南平画卷。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