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藏这份指南 帮你家孩子摆脱成长的烦恼
大惊失色的意思 诺斯克尔 欧比斯疾走 爬走网络 派瑞坦 攀枝花市三十二中 鹏城陈鹏 鹏城艳 鹏程狗友 碰碰哥 霹雳扫毒 |
收藏这份指南 帮你家孩子摆脱成长的烦恼
(原标题:收藏这张图 帮你家孩子摆脱成长的烦恼) 怎样进行家庭教育?《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有五条指导原则:即“儿童为本,科学引导;严慈相济,理性施爱;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注重家风,立德树人;依法治教,全面培养”。 0-18岁的孩子,每个年龄段该怎么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大纲》给出了解决策略,一起来看看。 本报讯 (记者 蒋艳 实习生 周雅丽)俗话说,父母是儿童的首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如何摆脱孩子成长带来的烦恼?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伴他们快乐成长?记者昨日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获悉,《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下简称“大纲”)出炉,给父母们送来一份教育指南,并让你一图读懂0-18岁的孩子。 《大纲》是新婚夫妇、孕妇以及18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下统称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也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各级各类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手册。 基本特点: 0—3岁为婴幼儿期,是儿童身心迅速发育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和探究意识的萌发期。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喂养,发展基本动作,保护好奇心,培养初步的语言与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好进入幼儿园准备。 0~3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祖辈代养,角色缺位。 解决策略:父母应认识到养育孩子是自身的责任,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方法,与祖辈多沟通协商,与儿童多互动。 常见问题二:过度干预或娇纵,错误对待“第一反抗期”。(婴幼儿2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说“不”是其成长的重要标志。) 解决策略:家长要理解与征询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权意识,不轻易干涉或强迫分享;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拒绝或冷处理。 常见问题三:过度开发智力,忽视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解决策略:家长应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关注婴幼儿的心理需求,正确认识玩耍与游戏是婴幼儿学习和建立自我认知的主要方式,鼓励及陪伴孩子观察、阅读、游戏,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智力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基本特点: 3—6岁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保育和教育并重的理念,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培养稳定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幼儿求知欲,做好幼小教育衔接准备。 3~6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不重视亲子游戏,幼儿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解决策略:家长要多陪伴幼儿,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寓教于乐。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严格控制时间和选择内容。 常见问题二:强调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启蒙。 解决策略:幼儿4岁后出现某种能力发展倾向,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师资水平与学习环境因素,理性选择兴趣班。 常见问题三:教育一致性差,亲子教育缺乏。(部分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态度、方法不一致,父母教育意识淡薄,致使孩子社会性发展不足。) 解决策略:家庭成员间沟通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共同遵守执行。尤其是父亲要深刻认识自身对儿童成长的独特影响力,履行亲子责任。 基本特点: 6—12岁的儿童身高、体重平稳增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均衡,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情绪情感外显。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加强品德教育,开始青春期教育,普及法律常识。 6~12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家长忽视教育责任,缺乏家校合作意识。 解决策略:家长要树立责任意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多陪伴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用巧妙引导代替训斥打骂。主动和老师沟通协商,促进家校共育。 常见问题二:家长过度关注学业成绩,拔苗助长。 解决策略:家长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儿童的玩耍时间和活动量,督促儿童参加体育锻炼;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劳逸结合,给予儿童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常见问题三:儿童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做事效率低。 解决策略:家长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拖延行为,与儿童共同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帮助儿童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帮助儿童学会自我管理时间。 基本特点: 12—15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期、社会发展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此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儿童青春期的困扰,引导儿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了解必要的道德规范与法律常识,培养守法意识和公民意识。 12~15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紧张。 解决策略:尊重儿童独处的情感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宽容和个人空间,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建立平等对话的亲子关系,关心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烦恼。 常见问题二:呈现厌学情绪,容易沉迷网络。(沉迷网络游戏,易受到网络暴力等负面文化的影响。) 解决策略:家校配合,普及网络安全法律常识,与儿童共同协商网络使用规则、用途、时间,加强网络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丰富儿童课余爱好,获得成功乐趣。 常见问题三:容易意气用事,校园暴力滋生。(盲目崇拜偶像;存在校园暴力问题。) 解决策略:学校、家庭、社区要联动,培养儿童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构建平安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言传身教,采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 基本特点: 15—18岁儿童的身心和社会性发展趋于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其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认知结构逐渐完整,情绪情感以内隐、自制为主。这个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适应高中生活,正确应对学业压力;指导儿童合理规划人生,养成责任担当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引导儿童与异性友好交往;发展初步理财能力;强化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15~18岁年龄段 常见问题一:负面网络文化影响,不良社会群体干扰。(盲目模仿抽烟、酗酒、盗窃、打架斗殴、吸毒等不良行为。) 解决策略: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儿童了解负面网络文化的危害,与儿童协商上网规则并相互监督,增强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儿童树立正确是非观,观察儿童异常表现,及时干预。 常见问题二:焦虑情绪倾向明显,社会适应不良。(因学业压力过大,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悲伤、无助等负面情绪倾向。)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