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家电网

广告赞助

电视推荐阅读

主页 > 电视 > INTRODUCE

问政的关键在于问责

2017-05-26 12:03 作者:中国数字家电网 来源:互联网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新闻锐评致远上班炒股玩游戏,工作人员纪律涣散;市民去办居住证,前后历时一个半月,还要证明

柏木由纪的工口姿势 牛莉老公 宋江的故事 牛莉的老公 leemz2002 凯登克劳斯 黑嘴新浪博客 牛莉个人资料

  然而,如果多看几档各个地方的电视问政节目,就会发现,每个节目的内容和过程其实大同小异,除了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曝光出来的问题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比如这期“向人民承诺”中曝光的“纪律涣散”“效率低下”“工程拖延”等问题,几乎在每一档节目里都可见到;“丁义珍式窗口”“证明你妈是你妈”等现象,更是早已屡屡被曝光。

  致 远

  “明天开始绝对不会存在排队的现象”“12月底完成投资项目的进度”“对曝光的问题严肃处理,立行立改”——被问政的问题,在节目现场得到了清晰、确切的答复,问政代表举起的牌子上“笑脸”多于“哭脸”,现场观众的投票结果也是“满意”力压“不满意”。存在的问题被揭开盖子,领导高度重视并给出解决方案,群众困难得以顺利解决,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对被曝光的当事人及单位来说,该给予处罚的就要予以处罚,该承担责任的领导也无疑必须承担。由此,才能走出“存在问题—节目曝光—立即整改—再次反弹”的怪圈。此外,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应把关注点放在镜头之外,举一反三。将别的地方或单位出现的问题,提前给自己敲响警钟自查自纠。如果等到镜头对准了自己才想到整改,就算表现得再漂亮也不见得有多光彩。如果各部门都能把问责落到实处,把警钟敲在前面,问政节目就不会陷入题材重复的尴尬当中了——这是观众和编导们共同的期待。

  也就是说,对一件事、一类事不能重复“问”,问一次就应承诺、彻底整改,否则问而不改、问而屡犯,还有什么公信力?还有什么权威性?还有什么问的必要?倘若如此,问政就成了作秀、演戏,效果比不问还糟。

  电视问政是一档注重参政议政效果的电视节目,其核心价值不是看“广告”,而是要看“疗效”。问政的关键在于问责,否则就很可能“白问”。作为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方式,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作为参与电视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通过问责,才能从解决具体问题开始,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倒逼工作作风的转变、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务环境的改善。

  上班炒股玩游戏,工作人员纪律涣散;市民去办居住证,前后历时一个半月,还要证明“我妈是我妈”;窗口高度不合理,群众办事得低头哈腰;卫生院扩建进展缓慢,市民盼了又盼……5月21日的南宁市2017年第三期“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曝光了部分单位在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上面罗列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面对镜头,有些领导大手一挥,特事特办,雷厉风行地承诺解决被问政的某个问题,展现出极具魄力的干部形象。这固然体现了扎实高效的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然而,正是因为急于看到整顿的效果,却容易忽略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结果问政变成了见子打子。当下被问政的一时一事解决了,普遍存在的“致病”原因、状况依然存在,甚至在风头过后再次反弹。

  这些以往已被电视问政过的现象,在现实中仍然存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新闻锐评

  像每一档类似的电视问政节目一样,在5月21日的“向人民承诺”节目的结尾,观众席上照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相关部门郑重承诺的肯定,也是对曝光问题能够早日解决的期盼。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点击我更换图片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